守望新闻,风景这边独好----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中国铁道建筑报》驻中铁十八局集团天津记者站站长姜书范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1月11日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姜书范在青藏铁路最高点带着氧气瓶采访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在青藏铁路采访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近照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近照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右一)和天津摄影协会会员一起交流摄影心得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 特约通讯员 伍振)2009年11月8日,在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中铁十八局集团工会副主席、《中国铁道建筑报》驻中铁十八局集团天津记者站站长姜书范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批准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并出席11月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2009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代表作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在隧道一线拍照

这是姜书范继1999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后获得的第二个全国性的新闻大奖。这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都梦寐以求的事。全国几千家报刊,二十多万记者编辑人员,每年仅评选一二百人,这至少是万里挑一而作为行业报每年的名额更是很少的,全国几百家行业报,评选的仅仅才六七人。特别是60名进京参加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的人,并接受中央领导的接见合影就更是幸运的。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在襄渝铁路烈士陵园采访牺牲的战士的事迹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在一线工地采访

当姜书范从北京捧回了那金光闪闪的盖着五个大红章子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奖证书时,他深深地感到,作为记者能获得这么个荣誉,这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是报社对他工作的肯定。但姜书范又感到,这份荣誉不仅仅是给他的,它是给《中国铁道建筑报》这个团队的,给所有报社的同仁的。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更是中国铁建系统新闻战线的光荣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在中国铁建新闻宣传工作会上做经验交流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姜书范近照

姜书范总是觉得从事记者这份职业无上光荣。不知不觉,他在新闻战线上已经拼搏近三十年了。新闻报道,原本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也许在高中时爱好文学,创作过一些小文艺节目,出过一些黑板报,或者是当过语文代课教师的缘故,刚加入部队时,他就被选中参加团新闻报道培训班,成为《铁道兵》报的通讯员。姜书范对文学创作有一种强烈的执着,从1977年就开始业余为报社写稿,尽管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至少投出了100多篇稿件,都没有得到发表,可他一直坚持,一直在摸索提高写作水平,直到1982年5月才发表第一篇稿件,这一年共发表了3篇稿件。1983年7月,姜书范从一个排长被调进团宣传股担任宣传干事,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命运一下子得到转机,也是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姜书范更加刻苦学习新闻宣传业务知识,很快就在新闻报道上有了进步,至少每周的兵报上都有他的文章。

1984年7月,姜书范被调到兵改工后的铁道部第十八局宣传部,这一下,台阶更高了,他更加刻苦学习,尽管有时不负责新闻宣传,但不管怎样都积极写稿,始终与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93年3月,姜书范被任命为中铁十八局新闻科科长,并被聘为《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爱好成为了一种职业,爱好也成为了一种责任。这种职业化让他感到了无形的压力,而这种责任让他自觉地去努力、去奋斗、去付出。姜书范十分珍惜记者这顶桂冠,他热爱这项工作,无怨无悔地守望着这道风景。记者工作让他把爱好与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辛苦并快乐着,每天一根弦地弹拨着新闻报道的乐曲,免去了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无谓的应酬和繁忙。下基层、去工地,采访、写作、发稿,每天从报纸上收获自己的成果,看见自己的稿件见了报,他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也能用自己的笔为这个企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姜书范在报纸油墨的清香中得到了满足。

当姜书范回忆起自己所走过的新闻之路,他感觉到,这次能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个大奖,除了领导的帮助和编辑的厚爱外,还有一个必须感谢的,那就是他的采访对象那些英雄模范人物,是他们给了他鼓舞、鞭策和力量。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员,特别是一些先进典型人物,各种采访的过程增加的不仅仅是阅历,而是对心灵的净化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东西可以穿越名利,穿越功名,穿越金钱,穿越生死,变成新闻作品背后的灵魂,让人终身受用。

姜书范始终爱业敬岗,贴近一线,处处体现出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他总以"跳起来才能领略别人看不到的风景"、"离现场近些,再近些"为座右铭,积极实践"三贴近",自觉深入施工生产一线采访报道。1997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刚吹响,上级要求宣传甘肃金昌冷龙岭隧洞建设者们的先进事迹。那里海拔高、氧气含量低,洞子断面小,职工们抛家舍业,克服恶劣环境,坚持在海拔近4000米的祁连山深处,许多职工都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脸被晒得黑黑的,甚至晒爆了皮,住在干打垒的土房子里,粮食蔬菜都从百里之外的城里购进,生活非常艰苦,可他们就在这种情况下,创造了高原高寒地区隧洞施工的高产记录。姜书范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忍着头疼、恶心等强烈的高原反应,在山上住了三个晚上,采访了几十名干部工人,回到宾馆连续奋战两天,写出了长篇通讯《高原有一簇圣火》,及时发表在报纸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志愿兵出身的老兵、曾在引滦入津工程中被铁道兵命名"优秀钻爆手"的刘光聪,见隧道工程任务上不去,毛遂自荐当工程队队长,他刚刚经受离婚之苦,身边带着7岁的女儿,又当爹又当妈,可他率领七队在大秦铁路方家沟隧道施工中,大胆改革,责任承包,奖勤罚懒,大大促进工程进度,可他累得吐了血,倒在工地上。姜书范知道这些,第一时间去采访他。当时,刘光聪刚刚出院,住在工地一间临时家属房里,阴暗、潮湿,病后他弱不禁风,可他仍为工地出谋划策,使隧道提前贯通,后来姜书范将这些典型事迹写出了长篇通讯《路工咏叹调》来报道。还有"国有企业的忠诚卫士"肖德富,从1984年姜书范就开始采访报道他,直到2007年肖德富患了癌症,姜书范一直采访报道他,他作为企业的纪检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全心全意为企业当好卫士,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好榜样,在肖德富临终前姜书范采访了他好几次,写出了长篇通讯《国有企业的忠诚卫士》,发表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头版头条。刘光聪、肖德富等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值得学习,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心系企业,一心为公,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姜书范,鼓舞着他干好自己的记者工作。

还有筑路工人的模范妻子王玉栓、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唐良杰、青年技术干部的楷模陈野、勇于为企业创誉增效退休前倒在工地上的周顺海、女儿车祸埋在隧道旁的风枪队长杨天佑、临去世不忘交党费的老工人叶启荣、勇于为科技献身的模范党员张学施等等,中铁十八局集团这些年选树的典型,无论材料还是报道,几乎都是出自姜书范的手。姜书范曾一次次采访了这些典型,从他们身上,他获得了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们严格按党的要求办事,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了姜书范人生前进的航向。感动是激情的源泉,奉献是追求的使然,姜书范就是这样努力做的。

在从事记者工作中,姜书范勇于吃苦,不辱使命,表现出了记者的奉献精神和无畏精神。姜书范曾在西北山区项目部采访,住在又潮又湿还有老鼠、臭虫的宿舍里,一连三宿都没睡觉,可第二天照常采访;他曾在世界V型第一高桥----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特大桥,克服自己恐高症爬上100多米的桥墩采访,大风吹落了他的安全帽,人也险些坠落到桥下;他曾在当时国内第一长隧18.4公里的秦岭隧道II线,不顾掌子面涌水风枪钻眼泥浆飞溅的危险钻到最深处拍照,一块泥石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当时就被砸晕倒地,职工们及时把他救出洞外抢救,等苏醒后又不顾一切地冲进隧洞去采访;他在四川华蓥山隧道采访风枪手时,掌子面涌水淹过膝盖,他毫不犹豫地穿着皮鞋趟过水坑到掌子面采访第一手资料;在拍摄鳌江大桥照片时双脚踩在沼泽地里,一只鞋掉进去拔不出来,另一支脚被扎破流血,可他硬是坚持完成采访;他曾在赴四川灾区工地采访途中,汽车被堵了十几个小时,忍饥挨饿,还险些被塌方埋住汽车;他曾在青藏铁路建设的5年多时间里6次踏上平均海拔5000米的工地采访写作,先后5次晕倒在采访现场。为拍到头二九特大桥全景照片,他爬到十几米高的石渣堆上晕倒后滚下来摔得头破血流,简单包扎后又继续随队到工地采访。在5072米海拔最高点处采访青藏铁路铺通接轨仪式时他当场晕倒,可他稍事停歇抓过氧气瓶将吸管插入鼻孔一边吸氧一边又投入采访。为采访通车前坚持在唐古拉山上施工的员工,他连夜冒雨驱车400多公里从格尔木赶往现场,途中越野汽车掉进沟里险些丧命;他曾在阿曼国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采访,被晒得中暑晕倒,可他用冷水冲洗一下头又继续采访。

姜书范认真履行职责,恪尽职守,时刻保持记者的职业精神。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先后四次赴该地区工地采访。当时中铁十八局集团绵阳泗耳河电站项目有119名职工被困山里,生命处于危险,他便跟踪采访,帮助传递营救信息,鼓励职工树立信心,使这些职工经过三天三夜跋涉200公里安全到达绵阳救助站,他及时采写了《119名职工徒步三天三夜安全脱险》一文发表;一次,他在赴四川灾区工地采访途中,汽车被堵了十几个小时,忍饥挨饿,还险些被塌方埋住汽车,他采写了《受惊的弟兄们还好吗》等一批稿件,被上级评为宣传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另外,姜书范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并担任天津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把做好企业宣传文化工作与摄影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努力争取拍摄更多的摄影作品,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为社会服务。共拍摄作品资料10多张,发表艺术摄影作品1000多张,有100多张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16次被评为《中国铁道建筑报》优秀记者。编辑出版3本摄影作品集。先后被吸收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6月赴韩国参加中韩摄影艺术文化交流。被新华通讯社聘为签约摄影师。今年被推荐参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摄影在线》为其专门开设个人艺术摄影网站。

姜书范体会到,这些年之所以保持了恒久的激情,是因为记者的责任、使命意识使然,当然,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来,姜书范走遍了国内近8万公里铁路,行程150万公里,每年有200多天奔波施工一线采访,共发表作品400多万字。16次被评为《中国铁道建筑报》优秀记者、“十佳记者”。有200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各类新闻奖。其中“中国新闻奖”、“中国产业报好新闻”、“中国铁路好新闻”和省级新闻奖60多篇。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铁道出版社等出版新闻作品专著《昨天的军人们》、《放歌大西南》、《血脉总相连》、《风景流墨》,以及与人合著《不散的军魂》等20多部作品集。特别是消息《今天,秦岭启开山门》荣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并被选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

除了文学创作,姜书范的摄影艺术成就同样斐然,他拍摄的《铺筑天路》获得第12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银牌奖和中国铁建"闪光的里程"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特别奖、《钢铁天路》荣获中国华北艺术摄影展览银奖、《人与自然》获得《大众摄影》联谊赛二等奖、《家园》获得第十九届华北摄影作品展览荣获优秀作品奖、《高原筑路》获得第十二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我们赢了》获得中国体育摄影作品评选三等奖、《和谐人家》获得《数码摄影》杂志社"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人与自然》获得《大众摄影》编辑部天津影友联谊赛二等奖、还有《等待》、《康巴汉子》、《春耕》、《老屋春秋》入选中韩艺术摄影交流展览暨作品集等,姜书范不久前还在天津市总工会、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电视台和今晚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天津市职工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荣获"职工艺术家"光荣称号。

姜书范知道,自己作为记者的责任、使命与奉献。姜书范总是说,要好好感谢"新闻"这片土壤,这片土壤让他充满激情,在"新闻"这遍独特的风景里,姜书范有感动、有遗憾、有自豪、更有快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角镇在文化广场开辟“摄影专栏”
香港文联官网中华情画廊网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人文地理摄影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化产业报张孝勇个人官网作家协会